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创新、转型的灵魂和指南。审计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上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就必须深刻领会、切实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审计创新和转型的灵魂和指南,全面指导审计的实践。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为指导,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审计思路和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发行审计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二要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只有把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作为首要任务,才能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发挥更大的作用。审计工作关注国家安全,实际上就是要关注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重点关注和防范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粮食风险、民生风险、资产风险、信息风险、环境风险、道德风险,及时感受发现、防范并化解风险,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审计部门最大的责任。
三要坚持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科学发展思路。当前,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等等,这就需要对审计工作思路进行调整和转变。因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更是审计工作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保证。审计工作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了解人民群众需求,才能切实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方法,做到有所作为。
四要关注民生、执审为民,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在“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下,切实加大各种民生问题、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把审计监督覆盖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领域。围绕国家“三农”政策的调整,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绿化建设等重点资金的审计,促进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五要抓好队伍,健全机制,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建立健全审计科学发展长效管理机制和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不断推进“人、法、技”建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在审计中不但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善于找准原因、提出对策、帮助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搭建“文明审计、共创和谐”平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